“3,2,1,action!”
“地呀,你不分好壞,算什么地!天呀,你錯誤地判斷好人壞人,白做了天!”
高筑的舞臺上,燈影幢幢,花旦哭得梨花帶雨,新來的樂師正瞅準時機,準備賣力表現。
忽見臺下走近一男子,嘴叼竹簽,叉腰踮腳,還未等他人反應,便聽那男子喊,“停停停,小花兒你這腔調不對,這折子寫得是隱忍悲苦,可莫要唱成潑婦撒野啊?!?/p>
一身粗布落魄打扮的小花兒淚痕斑斑,卻朝來人嫵媚一笑,看起來甚是突兀。
成天指點戲臺的班主幾步上前,連連揖手,“今日哪陣風,把關大爺吹得大駕光臨、親臨指導???,小花兒,按關大爺指點再唱一遍罷?!?/p>
面前這位原來便是大名鼎鼎的關漢卿——這部《感天動地竇娥冤》的總編劇。
待到彩排結束,小花兒一邊卸妝,一邊對進來探場的關漢卿嗔道,“關大爺,您這新劇寫得好是好,忒耗神,每彩排一次就要陷進竇娥姐姐悲苦的命里,怎地要寫這么一個悲到絕望的人?!?/p>
關漢卿橫了小花兒一眼,“你這大都第一小花旦的絕活呢?不寫得動人,如何凸顯你的演技!”
關漢卿頓了一頓,又說,“這劇目借鑒了史書《列女傳》中的《東海孝婦》一章,她雖未血濺三尺、六月飄雪,卻也是大旱許久,如今我這只是一部戲劇,當年的婦人才是真的困苦無依?!?/p>
“為何不將結尾改得圓滿,像往常那樣皆大歡喜,豈不快哉?”
關漢卿笑笑未說話,他不想和小花兒再解釋,只有悲劇的張力才能展現那女子的絕望和冤屈。
小花兒卻是不管,繼續碎碎念道:“《閨怨佳人拜月亭》演得我暢快,那千金小姐王瑞蘭,雖然與小書生在亂世中相遇、相知、相許,碰上父親的阻攔,但是他們最終互相扶持,終成眷屬。雖然挨千遍難、飽萬般苦,但結果終是好的?!?/p>
關漢卿看到小花兒越說越認真,連忙安撫道:“好好好,下一部寫個喜慶的,還叫你來演?!?/p>
(來源:攝圖網)
關漢卿熱衷創作,劇目眾多,是眾多編劇里的翹楚,三教九流,誰人沒有看過他關大爺的大作。
小花兒打心里崇敬關漢卿,他像一面高昂的旗幟,逆風飄揚。在鬼怪神仙風行的社會,他用自己的筆創造了新的世界,在那個世界里,彰善癉惡、至真至純。
小花兒甚至覺得關漢卿的想法左右了她的舉止,讓她不再柔順,而知曉嫉惡如仇、知曉邪不勝正、知曉善良與苦難的含義、知曉這個時代里女子的自強自立。
不同于樂師、班主他們入職的私企,關漢卿的正職可是太醫院里的太醫,工作穩定、待遇優渥,但據說他的醫技一般,并不受到待見。
不過,小花兒認識的關大爺是玩樂全才,“會圍棋、會蹴鞠、會打圍、會插科、會歌舞、會吹彈、會咽作、會吟詩、會雙陸?!?/strong>關大爺走街串巷,熱衷結交三教九流、觀察人生百態。在嬉笑怒罵、談笑風生間,他自有一派風流瀟灑、放蕩不羈。
可就是這樣一個玩世不恭、風流成性的大爺,卻寫出了世間最真摯的情感,寫明白了人性的善惡本真,寫得人癡癡地笑,又淚水漣漣地悲。
火燭搖曳,小花兒正在里間勾畫眉眼,就聽得外邊吵鬧一片,她透過窗斜眼望去,只見樓道里關大爺哈欠連連,慢搖羽扇,周邊都是些熟人,他哼哼哈哈地應付著,沖著窗內的小花兒揚眉一笑。
小花兒暗想,他這人就是這樣,明明一肚子才華學問,卻好似什么也不在意。不過生到了“不讀書最高,不識字最好,不曉事倒有人夸俏”的年代,在“八娼九儒十丐”的社會風氣里,關漢卿這類漢人學士是最被人瞧不起的,現下更是無人專心學問。
小花兒又一轉念,其實眾多文人里就屬關漢卿最妙,身處重武輕文的年代,趕上政治動蕩,內亂頻發,不同于其他文人暗無天日、捶胸頓足,或者是歸隱山林、不問世事。關漢卿獨辟蹊徑,用著通俗的語言,寫出人世間的悲歡離愁,寫出世間大義、寫出骨氣風格,通過劇目這一雅俗同體的方式,抒發心中抑郁難言的苦悶,豈不快哉?
小花兒剛想到這,又看到關大爺已然進了屋。
他撇頭端看小花兒今天的妝扮,神色稍顯落寞。
“趕明兒我新寫的《金線池》完善好,我就拿給你來演”,他拋下這么一句,轉身便走。
小花兒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。
一打聽,原是關漢卿想幫小官伎脫官身失敗了。
元代藝伎行業發展繁榮,多的是身世悲苦、渴望自由和真情的姐妹。
小花兒最佩服關大爺的便是如此,關漢卿一副俠義心腸,無半分大男子主義,常對那些苦命人伸一把手,無所謂男女私情。
關漢卿慣常喜歡以筆呼喊。
(來源:攝圖網)
果然沒過多久,《金線池》的本子拿來了,小花兒扮上了伎女杜蕊娘,杜蕊娘與書生韓輔臣彼此愛慕,但因著老鴇的操控,絲毫沒有人身自由。
小花兒在臺上哭哭笑笑,高呼“則俺這不義之門,那里有買賣營運?無資本,全憑著五個字迭辦金銀”,心中暗嘆關大爺字字珠璣,將伎院的“惡劣乖毒狠”,描寫得淋漓盡致。
雖是整日里泡在秦樓楚館,好似一味享受,關漢卿卻耳聰目明,識得藏在繁花錦簇下的污漬和不堪。
他的創作從不以職業規定人性,不以性別計較優寡。
小花兒演過他筆下眾多女性,她們被塑造得有血有肉、敢愛敢恨。她一會兒是甘心等待柳永的謝天香,一會兒是敢愛敢恨的寡婦譚記兒,又或是化身機智勇敢、對姐妹赤誠無限的趙盼兒,或是聰慧靈巧的婢女燕燕……
她們的靈動美好、勇敢自由,是小花兒不曾想象的,更是為這個時代所不容的。
關漢卿也不是“女性專業戶”,他作品無數,除了愛情劇目,還寫《單刀會》《西蜀夢》這類歷史英雄??;《蝴蝶夢》《魯齋郎》這類公案劇……
通過關漢卿生動鮮活的筆,小花兒看到了那些努力生活的人的抗爭,看到了他們對完滿的向往、對和美的期盼。
小花兒再見關漢卿是他南下歸來,那時北方藝術家流行南下采風演出。關漢卿慣是放蕩不羈、自由散漫,聽說南下幾次,收獲不小。
他再次來到劇場,依舊神采奕奕、揮斥方遒。
但他已經不一樣了,他的眼神更加堅毅、心性更加成熟、心思更加澄澈,他的劇目已經不再是個人的消遣,更像是為了一個階級的呼喚和吶喊。
小花兒向關漢卿招呼一聲,關漢卿笑著擺手,沖她吹一口哨,復又離開。
(來源:攝圖網)
看著瀟灑倜儻的關漢卿,小花兒想起關大爺曾被捕入獄的事。
這個年代“如箭穿著雁口,沒個敢咳嗽”,凡“妄撰詞曲,犯上惡言者”不是被流放就是被殺頭。
劇院排練的《感天動地竇娥冤》,講官府不分青紅皂白、講官差冷漠絕情、講張驢兒殘忍黑暗、講竇娥絕望無助又良善恭順。
明明是喚醒正義,官府得知后卻要求關漢卿修改劇本。
這樣的劇本一旦發出,讓官府威信置于何地?
不過,關漢卿斷然拒絕,甚至不惜去牢獄里走了一遭。
小花兒想,大概從關漢卿落筆那刻,便預知到了可能發生的遭遇,但他始終堅持著竇娥的悲劇。
關漢卿寫悲劇、寫喜劇、寫鬧劇,始終故我,因為他參透人生這一場現實旅程,本來就是這樣。
關漢卿這顆掩藏在風流之中的赤子之心,與埋沒在不羈里的靈魂終于卓爾超拔,他將炙熱燃燒、澄澈透明,展現在了世人面前。
又過不久,關漢卿的另一幕套曲橫空出世,世人皆稱那是他的自述曲。
他在曲里寫到,“我是蒸不爛、煮不熟、捶不扁、炒不爆、響當當一粒銅豌豆”“任憑別人落了我牙,歪了我嘴,瘸了我腿,折了我手,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,尚兀自不肯休!”
世人詫異于他的直白之時,小花兒只是莞爾一笑,她認識的關大爺,可是比這銅豌豆還要硬上三分的。
人生在世,若不能說一些真話,做一些實事,為那些悲慘的人呼上一聲,活著的意義又在哪里?
一直以來,關漢卿就是活得那么自由,那么放肆。
不過,他大概沒有想過他的肆意自我,將會流連千年。
當后人再次回望文化貧瘠的元代,正是以關漢卿為代表的作家們筆耕不輟,才讓中華文脈傳承延續,讓不朽的思想和文字綿延至今,更使得元曲這一文化形式與唐詩、宋詞比肩于中華民族心靈史。
后世將關漢卿贊譽為“東方莎士比亞”,是他讓中國戲曲在世界文化長廊里閃耀奪目的光芒,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在元曲中,中華文化的精粹一一閃現,其中也包含豐富的酒文化,酒元素的加入為古典戲曲帶來了鮮活的生命力,更成就了獨特的民族藝術。
(來源:攝圖網)
接棒中華文化精髓傳遞,發于唐、興于宋、成于明、得名于清的民族品牌五糧液,潛心釀造,匠心無雙,以匠人精神致敬文脈傳承,與“和而不同,美美與共”的文化精髓相互碰撞,一同鑄就泱泱大國的和美氣韻,不斷傳承和弘揚中華白酒文化,讓中國白酒屹立于世界名酒之林。
執筆:徐丹寧
統籌:李耀威 閆梅
編輯:王一川
監制:田欣鑫
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